什麼是早療?

心理師建議家長必知的兒童發展

早期療育重視早期偵測、早期介入

當家長發現孩子在發展的路程上不是很順利

早療則是與家長和孩子一起前進的重要助力

在陪伴孩子的路上,你並不孤單

張鈞皓 臨床心理師

日好心理治療所 所長

早期療育是為了協助有發展遲緩或有特定需求的學齡前兒童,在他們幼年成長的黃金期,獲得適當的支持與介入。透過早療,可以幫助孩子在發展的道路上更順利地前進。

早療的重點在於「早期」,越早發現並進行介入,就能幫助孩子更好地發展,因為大腦在幼兒時期具有高度的可塑性。在心理治療的早療領域裡,我們相當重視從心出發的理解與支持,而不是貼標籤。無論是在情緒、行為、語言或動作發展上,早療的重點都在於協助孩子的整體成長,並幫助家長更好地陪伴孩子度過每個發展階段。

 

什麼是早期療育

早期療育(簡稱早療),是對於學齡前的兒童,如果他們出現發展遲緩、或者疑似發展遲緩時,就能開始在孩子的發展早年的黃金期,提供療育與輔助,讓孩子能夠在發展這條路上,走得更加順遂。

根據《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六歲以下具有發展遲緩狀態之兒童,會應其所需要,給予早期療育、醫療、就學、家庭支持方面等特殊的照顧。

對於早期療育來說,顧名思義「早期」,就是在孩子越小的時候越早介入,可以讓孩子的大腦神經發展有更多重新創造新連結的可能性。人類的大腦是具有可塑性的,越能夠即早協助孩子,就能夠有越來越多不同的可能和機會,讓孩子能走得穩、行得順。

當然,這 並不代表越晚做就越不好。只要能夠發現孩子的需要,不管是在什麼時間點進行早療,都能對孩子有適切的幫助。

兒童的年齡發展目標

在兒童發展裡面,孩子在每一個年齡與階段,都有屬於他的發展里程碑。

孩子會在不同年齡,達到他應該要達成的成長目標。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所提供的兒童發展連續圖可以提供給家長,初步了解孩子目前是否有達到他應該達到的發展進度。

(以上兒童發展連續圖,來源為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

早療的主要目標與服務對象

早療的核心目標,是對於有發展遲緩的孩子,以各種不同的復健領域,來協助有需求的孩子,其中包含:

  • 心理治療
  • 職能治療
  • 物理治療
  • 語言治療
  • 復健醫學

在一個人的發展中,生理、心理、環境、社會等,都是構築成一個人的重要元素。早療最重要的目標並不是要「治癒」孩子,更不是給予孩子一個有疾病的「標籤」,而是在我們了解孩子的狀況底下,更能夠個別化的去了解並協助孩子和家長共同在長大的路上前行。

早療的好處與成效

早療的核心在於早期偵測與早期介入。

在孩子還小的時候,透過適合的方式來協助他們的發展。這個原則適用於心理、物理、職能、語言等各個早療領域。越早發現孩子的發展遲緩,越能及時進入早療系統,提供精確的早療方向與療育計畫,盡可能減少發展遲緩對孩子日常生活的影響和不便。

在某些情況下,透過早療的介入,可以盡可能地降低發展遲緩對孩子的影響。然而,早療的目的不僅限於降低遲緩的困擾,更在於幫助孩子找到替代性策略,提升他們適應和融入生活的能力。有時,孩子透過早療的支持,能學會新的應對方式,補足原本發展中的不足,讓他們能在生活中更加自如地運用這些技能。

更重要的是,早療沒有「太晚」或「來不及」的概念。無論在孩子的發展階段中何時發現孩子需要幫忙的地方,家長與專業人員都可以從適合孩子的角度進行切入和協助。

孩子的行為表現,有時非常細微,不易察覺。但只要在發現的那一刻起,孩子就已經開始受到幫助囉。每個發現的時刻,都是孩子向前的起點,而早療是這段旅程中的重要支持,讓孩子獲得他們成長所需的協助和引導。

 

早療種類有哪些

心理治療

心理師專長於處理孩子的內在狀態與心理議題:

  • 情緒(例如:心情低落、容易緊張、生氣、分離焦慮等)
  • 行為(例如:對立、拒絕指令、難以專心、緘默等)
  • 想法(例如:難以忍受挫折、覺得自己不夠好、對困難感到挫敗等)

對孩子而言,心情、想法、感覺等等這些存在於內心的心理狀態,是一種看不到、摸不到,但是卻可以感覺的到的抽象概念,學齡前的孩子在這個年紀,還無法像大人一樣可以透過語言清楚地描述或表達這些感受。

在孩子很難用語言說明自己時,他們有時會使用一些讓大人或同儕感到困擾的行為,來表達內心的不適,例如反抗他人、拒絕指令、不遵守規範、大聲哭鬧、攻擊行為或說不適當的話等。

心理治療能協助孩子和家長以更有效且適應的方式與環境互動或教養,進一步改善行為問題、降低家長帶孩子時的壓力,促進兒童的心理發展與適性成長。

物理治療

物理治療師專長於粗大動作發展:

  • 大肌肉動作
  • 四肢發展
  • 移動平衡
  • 動作協調

輔助孩子改善肌耐力、柔軟度、動作控制,在站立、走路、跳躍、跑步等日常動作中能表現得更為靈活,提升穩定性,進而提升體能狀態與運動表現,並促進參與各種生活活動和運動的能力。

職能治療

職能治療師專長於精細動作發展:

  • 小肌肉動作
  • 手指活動
  • 視動協調
  • 感覺統合

透過遊戲性活動和任務導向的訓練,增強手部肌力、協調及動作組織與應用能力,進一步協助孩子在生活自理、例如穿衣服、上廁所等方面的日常發展。職能治療也包含學校適應、書寫技巧、視知覺、以及感覺統合。

語言治療

語言治療師專長於語言的表達和理解能力:

  • 說話功能
  • 詞彙表達
  • 構音情形
  • 吞嚥能力

語言治療著重於表達、理解和溝通技巧的提升,例如發音訓練、擴展詞彙等方式,幫助孩子在語意、語法、語用等領域,更流利地表達或理解。針對吞嚥困難的孩子,也會透過訓練改善口腔內的運作和吃飯進食的安全性,增強生活中的語言及溝通表現。

 

心理治療的角色與時機

孩子的一舉一動,都跟他自己的內心世界和心智狀態有關。當孩子出現一些讓家長覺得困擾,或者是孩子自己覺得不知道該怎麼辦時,都可以尋求心理治療師的協助。

並不是一定要有醫學上的診斷才可以進行心理治療,只要是在生活上有任何的困擾,心理治療師都有可以著力與協助的地方。

心理治療對兒童發展的優點

心理師所提供的早療,不僅幫助孩子更多地了解自己,也陪伴家長共同深入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孩子在治療中逐步認識自己的情緒、行為和想法,學習如何表達心情,有效地與他人互動。同時,家長也會在治療師的引導之下,學習觀察並理解孩子內心的需求和困惑,在更了解孩子的基礎之下,與孩子溫暖的陪伴成長。

心理治療的價值之一,除了促進孩子的心理發展,改善行為問題以外,更重要的是在於增進親子間的溫暖互動,還有彼此都能具有安全感的溝通模式,讓家長也可以進入孩子的成長,成為孩子成長中的重要支持者,同時也是一個強大的港灣與安全堡壘。

這樣的安全互動不僅增強了孩子的自我認識,也鞏固了親子之間的信任與連結,為孩子的心理發展創造一個更加穩定而安全的環境,讓孩子對於家長所給予的指令和引導,更願意聆聽與分享。

早療對家庭的支持與助益

許多家長在一開始面對發展有疑慮或者是診斷有發展遲緩的孩子,時常感到茫然或困惑,看著早療報告書不知道該如何是好。這時候,早療僅協助孩子在發展上的需要,也同樣重視與家長,甚至整個家庭的討論與合作。心理師在早療過程裡面,不僅幫助家長更深入了解孩子的發展狀況、心智狀態、內在世界,在親職教養方面也會提供心理支持、建議與方向。

很多時候,家長面對的挑戰,是在生命中從未經歷過的。當人們面對陌生的事件時,無論是對孩子的發展感到擔憂,還是如何與孩子相處的困惑,這些未知的感覺,很常都使父母感到焦慮和不安。因此,在早療過程中,治療師會邀請家長共同參與,與他們一起走過這段旅程。

這不僅是為了協助家長更了解孩子和兒童發展的知識與理解,更是讓這些難以安放的教養壓力有機會受到理解與支持。畢竟,在陪伴孩子成長時,不只孩子很重要,家長內心的感受與想法也非常值得重視。

當這些情緒被看見、理解與接納,家長就能有足夠的力量繼續與孩子的成長與發展前行。也就是說,不只是孩子在成長,家長也在這個過程中一起跟孩子學習,相互成為整個家庭更為安全且強大的支持力量。

什麼時候可以找心理師?

當孩子出現生活上的困擾,心理師都能夠提供適切的評估與協助。

  1. 注意力:難專心、容易分心、難以安座、衝動性高、常插話、忘東忘西
  2. 社交狀態:眼神接觸少、交友困難、很難維持對話、顧著說自己想說的事、察言觀色能力不佳、同儕衝突、手足競爭
  3. 情緒狀態:情緒低落、容易生氣、緊張焦慮、悲傷議題、心理創傷、低自尊心、挫折忍受度低、不願嘗試新事物
  4. 身心困擾:睡眠議題、在生理上找不到原因的身體症狀、常做惡夢
  5. 對立反抗:常發脾氣、好爭辯或反抗、刻意惹怒他人、將自己的錯怪罪別人
  6. 兒童疾患:注意力不足/過動、自閉症類群障礙、選擇性緘默、智能不足、分離焦慮、對立反抗、學習困難
  7. 生活變動:搬家/轉學、與主要照顧者分離、拒學/懼學、家庭變動

怎麼跟孩子做心理治療?

對孩子來說,要用說的表達自己內心的感覺,這往往不太容易。特別是對於早療年齡,也就是學齡前的孩子,像生氣、難過、開心、害怕的基本情緒,有時也會像一顆糾結的毛線球,在孩子的心裡面打結,如同心裡亂糟糟的。要用語言清楚描繪這顆「情緒毛線球」,對孩子來說是一個大挑戰。

因此,心理師除了使用談話的方式,更多時候會透過玩具和遊戲來引導孩子。因為遊戲可以說是孩子天生的語言,也是他們與世界互動的方式。透過遊戲,孩子有機會更自然、自在地表達情緒、探索內心的想法,而心理師能藉此觀察到孩子內心深處的感受與需求,進而處理孩子的困擾。心理師運用遊戲做為媒介,協助孩子能有安全感地表達,進而發展情緒調節的能力、建立自信心和問題解決能力。

會不會有太晚做早療的問題?

心理治療/早療,可以在孩子的任何發展階段開始。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真實而且獨特的發展軌跡,醫療診斷固然有其重要性,但這並不影響孩子接受心理治療的資格。心理師能根據孩子的需要,提供適切與個別化的幫助,無論是促進情緒調節、提升自我表達能力、強化社交互動技巧。

心理治療的重點不在於標籤或者是給孩子一個診斷或判定,而是在陪伴孩子成長、發現自我、鞏固內在的安全感,並為他們在每個發展階段提供有力的支持。

 

親子互動的重要性

對於孩子而言,家長(或主要照顧者),是他們每天相處最久、影響最深的人之一。畢竟,即使孩子即使去上學8個小時,其它16個小時會與家庭在一起(包含睡覺也是喔)。

因此,在早療的過程中,家長的參與非常重要。當家長積極投入孩子的早療,不僅能讓孩子感受到陪伴和支持,覺得自己在長大這條路上有家長的同在,更同時能促進親子間的情感連結和安全感。這種穩固的溫暖氛圍,是孩子心理穩定發展的基礎之一,對於他們未來建立信心與人際關係,都有正面的影響。

家長在早療中的角色相當重要,可以說是密不可分。不僅協助孩子成長,也有很大的部分是支持家長在教養上可能遇到的挑戰。透過家長和孩子共同參與早療,家長可以更深刻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同時學習與孩子陪伴的技巧,減輕教養壓力,提升親子互動的來往性與感情。這不僅是孩子成長的過程,更是促進家庭心理韌性的關鍵,讓家長和孩子能在彼此的陪伴下共同前進。

親子互動治療介紹

親子互動治療(Parent-Child Interaction Therapy,簡稱PCIT),是一種特別的早療模式。PCIT是美國佛羅里達大學的Sheila Eyberg博士在1970年代開發,是一種擁有強大研究證據支持的心理治療方法,尤其適用於2至7歲,有行為困擾的兒童。有非常多的研究證實,PCIT有著顯著的治療效果,成為幫助孩子改善行為問題的第一級治療。

PCIT治療師會與家長一起合作,不僅聚焦於管理孩子的行為,更著重於提升親子之間的正向關係。由於家長是孩子最重要的陪伴者,透過PCIT,家長不僅能了解如何有效因應孩子的挑戰性行為,還能建立更穩固正向且溫暖的親子關係,從而帶來深遠的行為改變。

PCIT的特點之一在於「真實性」,也就是治療師在治療過程中,會離開孩子的視線,讓孩子跟家長能夠一起在遊戲室裡面玩耍,就像是在家裡面一樣,更為真實地呈現在家裡的狀態。因為有時候,孩子可能會覺得治療師在旁邊,很難做出最真實的自己。所以治療師會透過單面鏡、耳機、麥克風等專業設備,真實且即時地引導家長如何使用有效的遊戲技巧或管教策略,與孩子在有安全感的基礎下共同互動和溝通。家長會在過程中,從耳機裡面聽到治療師的引導,所以在互動過程裡面並不會是孤單一人,治療師會與您同在。

這些親子互動,不僅能強化彼此的安全感與親密度,還幫助家長有效設立孩子需要遵守的規範和底線。這種方式不僅改善孩子的行為問題,也增進孩子和家長之間的情感連結,讓互動品質更為提升。如果原本在治療前已經是100分的溫暖,我們的目標之一就是讓關係更好、更穩固。而且值得一提的是,PCIT對於參與治療孩子的兄弟姊妹(手足),以及他們在學校中的表現,也能有連帶的正向影響。

為什麼家長跟小孩的互動很重要?

孩子認識世界的方式,不僅僅來自於他們自身所見、所聞、所觸以及所感,他們也會從身邊的大人那裡,觀察、吸收、學習並理解這個世界的模樣。因此,家長的互動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

孩子不只是模仿大人的行為,他們也在無意識之間觀察與學習大人的思考模式、情緒反應和處理方式,這正是「孩子都在學大人」的具體展現,並非毫無道理。孩子就像是一面小小的鏡子,反映出週遭他人的行為表現、處事態度,以及在他們眼裡,大人們是怎麼處理自己的情感和心理狀態。

孩子從父母或照顧者身上,學習如何面對挫折、表達情緒、解決問題,甚至是如何看待自己和他人。因此,大人的外在行為與內在狀態,都是他們學習和理解自己、世界、別人的重要媒介。

這也是為什麼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的參與和互動是不可或缺的。當家長以積極、支持的方式陪伴孩子,孩子也會在這樣的互動中,逐漸建立健康的行為模式和正向的情緒調節能力。

 

日好的兒童早療服務特色

日好的兒童心理諮商室(也是兒童早療室),不僅經由兒童復健醫學會資深委員的實地勘查,包含設施的安全性與教材的穩定性,我們在整體的空間設計和配色上也充分考慮了孩子的特性。我們期盼舒適的環境,能讓孩子能夠在一個充滿安全感的空間中,有機會自由自在地透過遊戲與玩具,在治療師與家長的相互合作之下,能感到被支持與擁抱的感覺。

當孩子感受到自己處於一個有安全感的環境時,就會增加他們對於這個地方的自信和探索動機,從而更有空間地展現出自己的潛力,在早療的過程裡學習。這不僅有助於孩子在早療過程中的進步,也為家長提供了一個安心、支持孩子發展的空間。

專業心理治療/早療團隊

日好心理治療所的所長 張鈞皓臨床心理師,是國際認證的親子互動治療師,目前也是一位正在接受國外教授督導的機構訓練師候選人,負責訓練日好心理治療所內部,對兒童早期療育感興趣的心理師。
備註:如果你是專業人員,並且對學習親子互動治療有興趣,可參考親子互動治療師訓練一文。

國際親子互動治療學會(PCIT International)是由親子互動治療的創始人 Sheila Eyberg博士所創立的,並專門著重在於推廣和發展親子互動治療。只有在其他訓練師推薦之下,並且治療師本身對於親子互動治療的技術達到一定的標準,才有資格向國際學會申請成為認證治療師。 張鈞皓心理師是台灣第四位獲得國際認證的親子互動治療師,有多年與家長和孩子相處及工作的經驗。

秉持親子互動治療的核心精神,在兒童早療過程中,家長與孩子建立溫暖且安全的親子關係,這對於促進孩子發展和改善行為困擾非常重要。透過深刻理解親子互動與孩子的心理需求,協助家長更深入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並在一個既自由又有清晰界限的環境中,讓孩子自在成長。

個別化早療方案

當家長帶著孩子前來進行早療時,心理師會在第一次治療裡,與家長深入討論孩子和整個家庭目前所面臨的挑戰或困難,在深入討論與分析的過程中,共同擬定最適合孩子的治療計畫。早期療育並不是一套固定的SOP,也不會一定要怎麼做,因為每個孩子都有他獨特的發展需求和心理特質。

只有經過全面評估後設計出的治療方案,才能真正針對孩子和家長關注的核心問題進行有效的療育和支持。這種個別化且獨立計畫的方式,不僅考慮到孩子的發展特質,也將家長在教養過程中的需求與困難共同納入進來,從而提供更全面的協助。治療師與家長的共同合作,能一起陪伴孩子獲得最適合他的發展機會。

獨特的共同早療模式

我們考量到家長與孩子會共同加入早療的過程,因此在日好的心理早療,在前期會以「共同治療模式」來進行。

也就是一個孩子,會有兩位具有執照的心理師,與家長和孩子共渡前期的早期療育時光。

這樣的方式,不只能夠讓孩子更加安心,投入在早療和遊戲的過程裡面,也能讓家長更加放心,在兩位治療師的共同引導之下,陪伴家長和孩子一起在早療裡成長。

而到了中期之後,將會慢慢地回到單一位的治療師與孩子相處。這能讓孩子學習越來越獨立自主成長,而在這個階段,孩子也更能夠自在地與家長互動了。是一種一舉兩得的方式。

全方位的早療環境

兒童治療室在牆壁上貼滿了防撞擊的軟墊,避免孩子因為在裡面奔跑而受傷。

 放滿適合早療兒童的玩具櫃,根據孩子的需求或特性選擇適合的玩具或教材。

單面鏡可以用來觀察孩子在生活裡的真實互動與狀態。有助於心理師評估孩子在生活裡可能的行為表現。

因為有些孩子在有陌生人在場的狀況下,可能會因為各種原因,而沒有辦法自在的表達自己。

在早療過程中,並不會總是用得到單面鏡,所以我們設計了捲簾,讓它只有在需要的時機才會被打開。

 

日好的心理評估服務

當孩子出現一些自己感到困擾,或者是家長不知道該如何是好的狀況時,心理衡鑑在這個時候就會派上用場。

你可能會很常聽到「帶小孩去做評估」這句話。心理衡鑑(也就是心理評估)的目標,最重要的是深入了解孩子的心理特質,包含注意力、衝動控制、情緒行為、人際關係、社交互動、認知功能、學習能力等面向,這些都是在孩子的心理發展相當重要的領域。

透過心理衡鑑,臨床心理師的兒童心理學分析,家長能更全面地了解孩子的需求與發展狀況,而孩子也可以對自己有更清晰的認識。基於這些評估結果,心理師可以與家長共同討論,為孩子制定最適合的發展或早療計畫,協助他們在各方面取得更適切的成長。

日好可以做早療的心理評估嗎?

日好的心理衡鑑都是由專業的兒童臨床心理師進行,每一位兒童臨床心理師擁有在醫學中心服務的經驗,對於孩子的心理社會發展有深入的了解。

除此之外,日好的心理衡鑑報告也都依照醫學中心等級與標準進行撰寫。並且在報告完成後,心理師會與家長安排一個「討論報告」的時間。

我們相信,心理衡鑑報告中的數字和分析,只有在家長真正理解其意涵時,才會對家庭和孩子的成長發展帶來更大的實質效果。

因此,我們非常重視與家長的溝通,確保家長能夠了解報告內容,並從中更深入的了解孩子目前的發展情形。

日好有什麼類型的心理評估?

1. 智力功能評估

2. 注意力/衝動控制評估

3. 情緒行為評估

4. 人際互動與社交技巧評估

5. 學習困難/學習障礙評估

日好的心理評估/心理衡鑑/早療評估怎麼收費?

日好的早療心理衡鑑,與在醫學中心執行的方式相同,皆有「認知學習」「社會情緒」等領域的心理評估。

但是需要請留意,在日好執行的心理衡鑑報告,可以帶到醫院提供復健科醫師參考,但無法作為申請台北市衛生局補助的標準報告。這是因為政府規定,需要是醫院出立的聯合評估報告書才可以申請補助。

但是在日好做的心理衡鑑,因為與醫院做的項目相同,所以可以在日吼做完之後,再到醫院進行其他項目的早療評估。如此一來孩子就不需要做第二次心理評估,也可以更早讓家長知道孩子目前的發展情形。

早療常見問題

一定要有早療報告才能做治療嗎?

在日好沒有早療報告,也可以做心理治療。

但如果要申請台北市衛生局的補助,則需要醫院的早療聯合評估報告書才可以唷。

早療是健保還是自費?

日好的早療是自費。我們在114年開始,將可以申請台北市社會局的早療補助。

兒童早療到幾歲?

  1. 0~6歲的兒童,未達就學年齡且疑似發展遲緩、診斷發展遲緩、或是具有身心障礙診斷。
  2. 已經達到就學年齡,但是經過特殊教育學生鑑定及就學輔導委員會同意暫緩入學的發展遲緩或身心障礙兒童。

即使是超過6歲的孩子,在日好心理治療所還是可以透過心理諮商來協助孩子的發展。只是在6歲以後,就沒有辦法申請政府的早療補助。

怎麼申請政府的早療補助?

現在可以由家長從網路上自行申請囉,可以點選以下連結:

>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補助

申請早療補助有什麼要注意的嗎?

一、早療補助類別:

日好心理治療所的早療補助,從114年開始,可以申請「療育訓練費」(心理治療)。 一般戶(含中低收入戶)每人每月最高補助新臺幣4,000元,低收入戶每人每月最高補助新臺幣6,000元。

二、補助對象:

設籍臺北市(以下簡稱本市)且已通報本市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通報及轉介中心並符合下列條件之一者:

  1. 未達就學年齡之疑似發展遲緩、發展遲緩或身心障礙兒童。
  2. 已達就學年齡,經特殊教育學生鑑定及就學輔導委員會同意暫緩入學之發展遲緩或身心障礙兒童。

註明

  • 「疑似發展遲緩」、「發展遲緩」的定義,是指持有衛生福利部輔導設置聯合評估中心或地方政府認可之醫院開具之綜合報告書(有效期間依報告書有效期限認定之),或者是有疑似發展遲緩、發展遲緩的醫療證明書(有效期間自開立日期起算一年內為有效)者。
  • 「身心障礙」兒童的定義是領有本市核(換)發或註記之身心障礙證明者。

三、補助時效與注意事項:

  1. 已申請且獲核定補助之月份,不得重複向政府申請。
  2. 兒童於當月完成療育訓練後,申請人至遲須於次月起算三個月內,備齊應備文件提出申請,如果逾期,政府將不予受理。

四、家長需要準備的資料

  1. 療育補助申請書
  2. 綜合評估報告書全卷影本、診斷證明書影本或身心障礙證明影本。(首次申請或有效期限屆滿時,須檢附)
  3. 申請人郵局存摺影本、台北富邦銀行存摺影本或悠遊付收款碼頁面(首次申請或變更時須檢附)
  4. 早期療育訓練費用收據正本或副本。
    (日好在每一次的早療,都會提供家長收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