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心理諮商
孩子行為改變?這些情緒訊號你不能忽視

孩子心理的困擾,可能以各種不同方式來呈現

無論是看得到的行為、內在看不到的情緒,都是孩子的表達方式

在心理師與家長的共同合作之下

協助孩子成長自己獨特的能力

張鈞皓 所長/臨床心理師

什麼時候該考慮讓孩子接受心理諮商呢?孩子的情緒變化是正常成長的一部分,但如果情緒問題持續影響日常生活,這是需要關注的訊號。孩子突然變得不願上學、不再喜歡與朋友互動,或者經常出現莫名的焦慮和煩躁,這些情況是否讓你感到擔心?

做為家長,你是否也曾懷疑過這些行為背後,是否隱藏著更深層的情緒困擾?兒童心理諮商可以幫助孩子在安全、支持的環境中探索內心,學習健康的情緒表達方式,讓成長過程中的困惑逐漸被釐清。

 

什麼是兒童心理諮商?

兒童心理諮商主要適合國小年齡的孩子,對於國中年齡以上的孩子則是青少年心理諮商。不過仍會根據孩子實際的心理發展狀況來決定諮商的方式,因此「兒童心理諮商」與「青少年心理諮商」,有時會統稱為兒童青少年心理諮商。

兒童心理諮商是當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遇到情緒的困境或行為的困擾時,透過提供孩子一個安全、支持、溫暖的物理和心理空間,同時透過心理師的陪伴與引導,一步一步地探索自己的內在世界。

對於年齡較小的孩子,或者是心理發展還跟不上生理年齡的兒童來說,對於表達自己內心的狀態,還沒有那麼熟練,可是他們心裡面的困擾依舊會存在。那些無法用言語很直接表達的感受,是孩子最想要被理解的話語。因此在兒童心理諮商裡面,心理師除了使用談話的方式,更多時候會使用適合不同孩子的工具,例如玩具、藝術創作、遊戲等方式與媒介,不只用說話的方式引導孩子,更也使用可以代替語言的媒材,與孩子建立心理連結,從過程中了解與探索他們的心理需求和困擾。

孩子透過不同的素材,或者是以非語言的方式表達出內心感受,他們也會逐漸理解與認識自己的情緒與行為,進而促進改變或問題解決。這種認識自己的過程,能協助孩子更清晰地看到自己的特質、理解自我,並且在這個基礎之下,透過自己的力量找到適合的解決之道,使得原本讓自己或他人感到困擾的心理議題,有機會在諮商的過程中逐步疏通,從心理諮商的經驗中學習。

兒童常見心理困擾

兒童常見的心理困擾,有兩種不同的面向:

內化行為(Internalizing Behaviors)

旁人內在無法用肉眼可見,孩子「向內」的心理困擾

  1. 低落、憂鬱、對事物失去興趣
  2. 不安、焦慮、對特定事物容易感到緊張
  3. 沒有特定生理原因的身體症狀(例如:胸悶、冒冷汗、肚子痛、想吐)
  4. 自我傷害的想法
  5. 容易生氣或感到挫敗
  6. 對於事情都往負向的方面想
  7. 過度害怕某些事物
  8. 覺得身體和情感抽離
  9. 其他內在難以可見的心理苦惱

外化行為(Externalizing Behaviors)

外顯可以明顯看見、「向外」的行為困擾

  1. 注意力不集中
  2. 活動量過高、容易衝動
  3. 刻意與大人對立或反抗規則
  4. 對於自己或別人有攻擊性
  5. 社交退縮或冷漠
  6. 霸凌行為
  7. 使用非法藥物
  8. 破壞物品的行為
  9. 其他外顯可見的心理苦惱

無論是內化行為還是外化行為,這些行為都是兒童心理與情緒發展的重要指標。它們不僅反映了孩子內心世界的困擾,也與他們未來的心理健康和生活適應有很高程度的關聯性。透過及早了解並處理這些心理壓力,並且在心理師與家長的共同合作,協助孩子在心理成長的過程中,逐漸學會更為穩定的自我調節能力。

兒童心理諮商如何幫助孩子?

即使孩子不知道該如何表達這些內心的感受,但在他們的內心世界是非常動盪的。心理諮商幫助孩子、了解孩子的方式,就是透過任何非語言表達的媒材來協助孩子表達,例如繪畫、黏土、玩具、遊戲等貼近孩子內心的工具,深入探索孩子內在世界正在發生的事。

當孩子透過這些非語言表達的方式表達自己時,心理師也能使用這些關於孩子本身豐富的素材,引導孩子更了解自己現在正在發生的事。當孩子能夠對自己的內在有更多的了解,就如同在一間黑暗的房間內開燈,孩子這時候就會找到自己的路,找到自己的出路。

孩子的內心世界跟大人一樣,是非常複雜的。但是他們與大人又有些不同的是,很多時候他們是第一次經歷到那些心理困擾的感覺。當那些感覺出現在心裡面的時候,那種抽象的不舒服感,孩子大多數時候很難直接地表達出這些心情,甚至是命名這些情緒。

但是,他們並非是「不想說」,很多時候是「不知道怎麼說」。有時,這些心理困擾會化做身體的語言,也就是身體化症狀(Psychosomatic Symptoms),例如頭痛、肚子痛、疲勞、心悸。當孩子遇到這些看似「身體困擾」但實則是「心理不適」的複雜情況時,讓他們對於自己現在到底怎麼了更加混亂,自此就可能出現上面所提到的內化行為(例如:緊張、不安)或是外化行為(例如:攻擊性、容易分心)。

當孩子能更懂自己的心,專屬於他們自己問題解決的方式和處理心理困擾的選項,就會浮出水面。

兒童心理諮商會怎麼做?

在兒童心理諮商開始時,心理師通常會先與家長進行第一次的家長會談,也就是家長先前來與心理師共同討論孩子的狀態,包含成長背景、發展狀況、居家生活樣態、校園生活表現等等,以及這次想要協助孩子的哪一個方面。

第一次的會談對於孩子後續的心理諮商過程非常關鍵,這能讓心理師在見到孩子之前,能夠先有對孩子的初步認識與評估。並且在有需要的同時,也建議可以進行標準化的兒童青少年心理衡鑑,評估孩子目前的心理發展情形。

在心理師與家長的會談過程,家長或學校老師所提供關於孩子的細緻資料,能夠幫助心理師在心理諮商開始前,初步了解孩子的需求與家長對於諮商的期待,為後續的心理諮商擬定更具獨特性的方向與實際目標。

     

    什麼是遊戲治療?

    兒童心理諮商協助孩子的主要方法之一,就是「遊戲」。

    遊戲治療透過遊戲進入孩子的內心,與他一起進入遊戲的世界,藉此到達孩子心中,那道名為「潛意識」的大門。

    遊戲治療透過孩子天生就會「玩」天性,也可以說是一種對孩子來說自然且熟悉的方式,讓他們在各種不同遊戲媒介中,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工具和方法,藉此來表達內心的世界,用「玩」來「表達」。因為正臨國小年齡的孩子(特別是中低年級的孩子),還無法像大人一樣,用語言描述自己的那些抽象情緒或想法,因此在兒童心理諮商中

    雖然孩子可能還不擅長用話語,告訴大人他們是如何思考或感受的,但在遊戲治療裡,與心理師互動的每一個動作、玩法、反應、回答、甚至是創造的畫面與場景,其實都在傳達他們內在生命與心裡的經驗和故事。

    孩子遊戲的所有線索、象徵、內容,都隱含著他們的心情和隱藏於心的衝突,這能讓心理師了解這些心理狀態,如何影響他們當下的行為和情緒困擾。遊戲治療透過孩子與心理師的互動,更深入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以利他們在自在而且有安全感的環境裡,探索與洞察那些讓自己感到到心裏不舒服的細節與真正來源。

    遊戲在兒童心理諮商裡如此重要,是因為各式各樣的玩具,能提供各種類型的遊戲樣態和無限地玩耍和想像。玩具所帶來的無限可能,更讓孩子的心有空間自由地表達,包含他們內心的經驗、情感、想法、甚至是對於這個世界的幻想。

    遊戲不只是孩子在「玩」,你甚至可以將它想成是「孩子」和「心理師」一起在遊戲「裡」互動。因為遊戲也可以包含各種行動,像是滑動、破壞、連結、拼湊、整理等細微動作,這些也都是映照孩子內心的方式之一,與心理師溝通的橋樑。

    孩子將會從這些事物上,找到自己的心在哪裡

     

    什麼情況下應考慮帶孩子進行心理諮商?

    兒童的心理健康對於未來人生的成長及重要方面的發展都有明顯影響和關聯性,例如學業表現、人際互動、情緒因應、壓力調適、親密關係等等。如果孩子已經出現內化行為、外化行為,或是其他心理或行為上的困擾,家長則可以考慮帶孩子進行心理衡鑑或心理諮商。

    進行心理諮商並非是要「治好」孩子,而是讓孩子在成長的旅途上,能找到自己的步調,以健康的因應方式,面對未來可能遭遇的挫折與自我責任。

    什麼時候孩子需要諮商?

    想法困擾

    1. 低自尊心,覺得自己不夠好
    2. 對於別人的話以負面的方式解讀
    3. 對於自己、他人、世界、未來感到不信任或挫敗
    4. 有揮之不去的想法一直在自己心裡重複出現
    5. 其他跟想法、思考有關的困擾

    情緒困擾

    1. 低落、冷漠、失去興趣
    2. 焦慮、不安、容易擔心
    3. 害怕、恐懼、過度哀傷
    4. 心理創傷、重大事件影響
    5. 容易生氣、挫折忍受度低
    6. 其他跟情緒有關的困擾

    行為困擾

    1. 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心或放空
    2. 攻擊行為、傷害自己/別人
    3. 刻意違反規則、與大人或權威者對立
    4. 人際互動技巧不佳、難以維持友誼
    5. 食慾明顯改變、睡眠困擾、常感到疲勞
    6. 其他行為困擾

    其他心理議題

    1. 自我探索
    2. 生涯規劃
    3. 對未來感到迷惘或困惑
    4. 其他與內心有關的議題

     

    兒童心理諮商常見問題與解答

    孩子不會說話可以諮商嗎?

    可以。

    因為心理諮商並非只能透過「說話」或「談話」來進行,這也是兒童心理諮商的常用方式是遊戲治療。

    因為遊戲是孩子的與生俱來的天性及本能,正如遊戲治療的理念:「遊戲是孩子的語言,玩具是孩子的詞彙」即使孩子不會說話,他們也會用自己的方式與大人和世界對話。

    孩子還不善於用言語表達自己的心理狀態,但是透過玩遊戲,心理師能運用這些遊戲的內容與孩子的遊戲語言,這些細節其實充滿了他們的情感和想法,並且提供了協助心理師了解和協助孩子心理狀態的契機。

    為什麼孩子做諮商,大人也要參與?

    家長是孩子在一週的生活裡,相處時間最長的人,所以家長提供的任何觀察或資訊,對於心理師一開始了解孩子的樣貌非常重要。包含孩子平常的行為模式、與大人相處和互動的方式,又或者是他們對於情緒的感受和反應等等,這些面向和細節都是心理師了解孩子的關鍵。

    家長的投入,不僅能讓孩子的心理諮商過程更聚焦在目標上,同時也能協助孩子在心理諮商時感受到更多的支持,而且對於降低家長的教養壓力也會有所關聯和幫助。

    兒童心理諮商需要幾次才會有效?

    心理諮商的頻率,不像是一般的醫學治療(例如打針、吃藥),有著固定的「療程次數」或是「堂數」。

    因此很難去定義在幾次的心理諮商之後會有效果。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讓心理諮商的頻率是穩定的,對於孩子來說不只能逐漸建立對於自己、別人、未來的信心,這也是讓心理諮商在孩子身上發揮作用的重要因素。

    兒童心理諮商費用與健保是否涵蓋?

    兒童心理諮商在醫院會可使用健保,然而通常等待的時間較長,且須經過醫師轉介進入排程。

    在心理治療所/心理諮商所,則是以自費為主,等待的時間通常也會較短。

    每個孩子都有屬於自己的優勢,當我們從適合的角度看見,光芒就存在那裡。而心理衡鑑就是一個如此重要的過程。

    繁星對於天空,就如同孩子對於我們的世界。他們都值得熠熠生輝」- Chinonye J. Chidolue